欢迎光临888集团网站

科技助力竹产业拔节向上

发布于: 2024-06-28 16:51
阅读: 29

大关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清风吹拂乌蒙山,坡行至密林深处 ,一根根竹子挺拔而生 ,竹身清瘦,竹节鼓突 。日照少 、湿度大 ,独特的气候孕育了西南地区特有的植物——筇竹。

 

把科学技术‘种’在竹林中

让农户边种边学

2018年,外出务工的罗坤恒回乡种起几百亩竹林 ,采笋、卖竹,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 。“管护砍小留大,竹子才能长得好!”罗坤恒说 。轻抚根根翠竹,见证大关县发展的西南林业大学教授董文渊说:“乡村要发展特色产业,需要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加强科技研发。”

1993年 ,董文渊被西南林业大学(原西南林学院)选派到大关县任科技副县长 。通过调研,他发现当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较差,但依山势而生的天然筇竹笋已经通过广交会远销海外,售价还不低。“曾经,因为掠夺式采笋 ,天然的竹子长得又瘦又小,这样下去竹林资源很快就会枯竭。”董文渊回忆,当地也缺少针对筇竹生长的基础性研究。“竹子生长发育的规律,当时还没研究清楚。”董文渊说 。

 

 

随后的几年中,董文渊团队开始在大关县进行竹林生态修复,并研究攻克了关键技术——人工繁殖筇竹 。依托资源禀赋和技术推广 ,2017年,大关县将筇竹产业定位为“一县一品”特色产业,着力在适合推广的地区发展种植。“一根筇竹约50天长成 ,一片竹林的生长周期为70年至100年,村里人可以采笋 、卖竹子,还可以发展林下养殖 。”看着细沙村的筇竹林,董文渊说。目前 ,大关县种植筇竹共100余万亩,带动全县72.5%的农村人口持续增收 。

 

种下竹 ,也要学会管好竹。回乡种竹子,罗坤恒是“门外汉” 。不过,他有学习的课堂 ,那就是董文渊团队设在细沙村的筇竹种植基地。2024年采笋季刚过 ,开在基地里的筇竹抚育培训课上,董文渊身边站了一圈面庞黝黑、身背采笋包的农户。“竹子生长就像一家人,采小笋留大笋,家里的‘劳动力’才更壮实 ,竹林才能越长越好。”董文渊通俗易懂的比喻,让罗坤恒等农户很快接受了新知识。“董教授的团队总结了‘四砍四留’口诀,管好竹子简单喽。”罗坤恒说,学到实用新技术后 ,自家竹林产的笋更嫩,长成的竹子又高又结实,去年一根好竹子能卖到14元。听说自己的学生“出师”了,董文渊很欣慰 :“把科学技术‘种’在竹林中,让农户边种边学,才能培养更多‘土专家’‘田秀才’ ,实现科技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筇竹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如何发挥好竹林的经济价值

筇竹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发挥好竹林的经济价值?大关的答案是延链补链 ,打造品牌。一斤鲜竹笋6元,一根成竹10多元,一件筇竹家具上千元 。在木杆镇银吉村云南羲之竹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筇竹制作的圈椅造型简约、线条流畅,突出的竹节增添了清新文雅之气 。董事长欧贤芹2018年返乡创业,将公司从加工竹产品的小作坊做成了去年产值达1670万元的竹材加工企业 。“这里的原材料丰富 ,依托东西部对口帮扶协作,我们在产品设计上突出筇竹的美 ,做成花架 、茶桌等传统家具和竹杖、毛笔等工艺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欧贤芹介绍。

 

 

从竹笋初加工到竹家具生产,从认证绿色食品品牌到筇竹工艺品热销,大关县的筇竹产业实现了全链条式发展,也给村民带来更多增收机会 。2023年 ,大关县竹产业综合产值达20.8亿元 ,因竹产业发展而受益的群众超过17万人 。回县城的路上,坡面上的竹林正生机勃勃 ,孕育着山里人的希望。以资源优势为依托 ,及时提质增效 ;以产业融合为方向,努力打响品牌;以促农增收为目标,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科技让竹产业“拔节向上” ,当地正努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能 。

分享

推荐文章

  • 2024-08-13
    vch13493303
    现在好多人都在提倡低碳,提倡自然 。不光光在是饮食用度上面要提倡低碳,就连家居住宅方面也可以!当城市的建筑正陷入“钢铁侠”式的千篇一律之时,建筑师利用竹焕发出不一样的色彩和表情,成为了钢筋水泥的森林,玻璃幕墙的秀场,功能至上的设计 。竹材用于现代住宅建筑 ,从地基到框架结构 ,从框架系统到屋面桁架,从地板到家具再到外部覆层和室内装修及橱柜,每到一处,竹材都置身其中。竹材加工处理技术还可以将竹子加工成墙板 、梁、柱、楼板  、屋架等各种结构构件。 竹建筑的主要制作材料就是竹子,经过工匠的精细搭建和工艺实现 ,赋予了竹建筑盎然的外观 ,同时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那决定竹建筑实用性的因素有哪些?     一、燃烧发出响声 : 一些见过竹子燃烧或处理过竹制品的人可能知道,竹子在燃烧时会发出“噼啪”的响声,像爆竹一样,怪吓人的。很多人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原因在于竹节中的空气在受热时剧烈膨胀 ,因此在燃烧竹子时需要注意,因为溅出的火星或碎竹能伤人 。 二 、抗击气候变暖: 与树木相比,竹子生长迅速...
  • 2024-08-13
    vch13493303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文献记载延续至今 ,历史没有中断,保存了各种知识,形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早在公元9世纪,中国已用竹子造纸。欧洲直到19世纪才用竹造纸,比中国晚了1000多年。 在生活和生产方面 ,我们的祖先早在6  7000年前就具有相当进步的古文化 。竹子已经在炊具、卧具、家庭用具、生产工具、工艺品、房屋建筑、井盐开采、水利工程、引水灌溉 、交通、渔业、弓箭、火枪 、火炮等众多方面得到广泛的利用。 竹子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工艺美术 、宗教信仰、民俗风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宋朝诗人苏东坡在1000多年前写有诗句:“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他另有句曰:“食者竹笋,庇者竹瓦  ,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 ,书者竹纸  ,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耶。”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称&...
  • 2024-07-26
    vch13493303
    本篇文章摘选自世界竹藤通讯杂志《以特色竹文化活动助推中国竹乡高质量发展》一文 作者 :蔡卫 、莫雨瑾、张微、王燕飞、张宏亮                                                           中国竹乡 竹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   竹乡之间竹产业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省份市场经济意识强,产业起步早,营商环境优,一二三产衔接较好,竹产业整体水平高;内陆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大多以一产为主、二产欠发达 、三产很少 ,竹资源优势和潜力远未发挥出来,竹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风貌   竹林经营水平低  资源优势发挥不够 。竹农对竹产业发展缺乏信心,看不到优势和潜力 ,同时对竹林缺乏科学管理意识,砍伐不合理或乱砍滥挖,不讲砍伐季节 、不注意合理密度和砍伐原则 ,造成留养比例失调,破坏了竹林的群体结构,使得竹林生产力下降 。此外,竹种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很多特色优良竹...
  • 返回顶部
XML地图